第三章 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
第一节 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
注意的概述
注意的概念
注意是指个体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。
注意的功能
- 选择功能 基本功能
- 保持功能
- 调节和监督功能
注意的分类
注意的分类 | 别名 | 特点 |
---|---|---|
无意注意 | 不随意注意 | 没有 预定目的,不需要 付出意志努力 |
有意注意 | 随意注意 | 有 预定目的,需要 付出意志努力 |
有意后注意 | 随意后注意 | 有 预定目的,不需要 付出意志努力 |
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趋势
- 定向性注意 的发生先于 选择性注意 的发生
- 无意注意 的发生发展先于 有意注意的 发生发展
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特征
无意注意占优势
- 刺激物本身的特点
- 儿童的兴趣和需要
有意注意逐渐发展
- 受大脑发育水平的局限
- 是在成人的要求下发展的
- 逐渐学习一些注意方法
- 是在活动中实现的
注意的品质
- 注意的广度 数量 广度窄
- 注意的稳定性 时间 稳定性差
- 小班;3~5;15~20
- 中班;10;20~25
- 大班:15~20;25~30
- 注意的转移 从 A 到 B 不灵活
- 注意的分配 同时不同对象/一边一边/既什么又什么/顾此失彼 分配能力弱
学前儿童的注意的分散
学前儿童注意分散的原因
口诀:疲劳无目的的去(趣)教学
- 疲劳
- 无 关刺激的干扰
- 活动 目的 要求不明确
- 缺乏兴 趣
- 教学 活动组织不合理
防止学前儿童注意分散的方法
- 避免无关刺激的干扰
- 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组织教育活动
- 灵活地交互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
- 改进教学内容与方法,提高教学质量
第二节 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的发展
感知觉概念
- 感觉 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 个别属性 的反映。
- 知觉 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 整体属性 的反映。
感知觉规律
感觉的规律
- 明适应
- 暗适应
- 感觉对比
- 联觉
- 感觉后效(感觉后像)
- 感觉补偿
知觉的规律
- 知觉的选择性:对象和背景
- 知觉的理解性:和经验有关系
- 知觉的整体性:汽车整体不是零件
- 知觉的恒常性:红旗不管白天晚上都是红色
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
感觉类型 | 发展特征 |
---|---|
视敏度 (最晚) | 新生儿最佳视距 20cm;3 岁视力为 1.0,4-5 岁趋于稳定 |
颜色视觉 | 3-4 岁 初步辦认基本色,辦认混合色较困难; 4-5 岁 开始认识混合色、近似色; 5-6 岁能够锁别更多的混合色,区分色调 |
听觉 | 新生儿爱听 母亲的、柔和的、高声调 的声音, 不同儿童 差异大 |
味觉 | 儿童刚出生时 味觉最发达 |
嗅觉 | 6 天左右能嗅出母乳的气味 |
触觉 | 白腔 (最早) 早于手的探索 |
学前儿童知觉的发展
- 幼儿认识 几何形状 由易到难的顺序是:圆形 → 正方形 → 半圆形 → 长方形 → 三角形 → 八边形 → 五边形 → 梯形 → 菱形
- 形状知觉:的敏感期 4 岁 出现。
- 大小知觉:4 岁 以后,幼儿能用语言说出图形有大小。
- 方位知觉:小上下,中前后,大班自己左右 ,7 岁他人左右,镜面示范,方位知觉早于方位词。
- 距离知觉:视觉悬崖 实验。6 个月 大的婴儿已有了深度知觉
- 时间知觉:
- 年龄越大,精确性越高
- 与 生活经验 相关
- 超势:“由中间到两端”,"由近到远〞
- 7 岁左右,儿童开始利用时钟(时间标尺)来估计时间。
第三节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
记忆的概念
- 完整的记忆包括识记、保持和恢复三个环节
- 再认:再次出现
- 再现(回忆):没有出现
记忆的分类
记忆内容的不同分类
分类 | 概念 |
---|---|
运动记忆 | 运动状态、动作技能 |
情绪记忆 | 情绪、情感 |
形象记忆 | 具体形象:声音、味道、样子等 |
语词记忆 | 语言材料 |
记忆的长短分类
分类 | 概念 |
---|---|
瞬时记忆 | 时间短,容量大 |
短时记忆 | 小于 1 分钟,7 正负 2 个组块 |
长时记忆 | 大于 1 分钟,无限容量 |
记忆的目的
分类 | 概念 |
---|---|
有意记忆 | 无目的记忆 |
无意记忆 | 有目的的记忆 |
记忆的理解性
分类 | 概念 |
---|---|
机械记忆 | 死记硬背 |
意义记忆 | 理解记忆 |
儿童记忆的发展
- 记忆保持时间的延长: 幼年健忘 3 岁 前儿童的记忆一般不能永久保持
- 记忆提取方式的发展:再认早于再现
- 记忆容量的增加
- 记忆内容的变化:运动一情绪一形象一语词记忆
- 目的和意图逐渐明确
- 记忆策略逐渐获得
- 特征定位策略(贴标签)
- 复述策略(复述强化)
- 组织性策略 (归类)
- 提取策略(线索)
记忆发展的特点
口诀:无形机为主,有益(意)于(语)发展
- 无意记忆 占 优势,有意记忆逐渐发展。
- 机械记忆 用得 多,意义记忆效果好。
- 形象记忆 占 优势,语词记忆逐渐发展。
- 幼儿记忆的意识性和记忆方法逐渐发展。
记忆的培养
口诀:发动生活计(记)策
- 激 发 兴趣与主 动 性
- 丰富 生活 经验
- 培养有意 记 忆
- 教授记忆 策 略
第四节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
想象的概述
(一)想象的概念
- 想象是对头脑中 已有表象 进行加工和改造,建立 新形象 的过程。
- 想象的两大特点是 形象性 和 新颖性。
- 整个幼儿时期 无意想象 为主
(二)想象的类型
- 根据目的性和计划性
- 无意想象:无目的(突然、不由自主)
- 有意想象:有目的
- 根据想象内容的新颖程度和 形成方式的不同
- 创造想象:没有描述,独立创造
- 再造想象:有描述
- 经验性想象:生活经验 、个人经历
- 情境性想象:画面
- 愿望性想象:表露出个人愿望
- 拟人化想象:把客观物体想象成人
想象发展的特征(重点)
无意想象为主,有意想象开始发展
(一)无意想象的特点(表现)
- 想象无预定目的,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 从无到有
- 想象的主题不稳定 从有到变
- 想象的内容零散、不系统 无联系
- 以想象过程为满足 百看不厌
- 想象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
再造想象为主,创造想象开始发展
- 根据新颖、独创性造想象为主,具有复制性、模仿性。
幼儿想象具有夸张性
- 夸大 事物某个部分或某种特征
- 将 想象与现实 相混淆
- 没有的当成已经拥有的
- 没发生的当成已经发生
- 身临其境
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阶段
- 3 ~ 4 岁:无目的、无计划、无联系
- 4 ~ 5 岁:目的计划非常简单,内容零碎
- 5 ~ 6 岁:有目的、有计划、有逻辑
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培养
口诀:文学表象练游戏
- 丰富幼儿的 表 象,发展幼儿的语言表现力
- 在文学 艺 术等多种活动中,创造幼儿想象发展的条件
- 在 游 戏中,鼓励和引导幼儿大胆想象
- 在活动中进行适当的训 练,提高幼儿的想象力
第五节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
思维的概述
- 间接性(中介——推断):看到/感知到、从而想到
- 概括性(规律——总结):凡是、总之、古人说
思维发展的特征
年龄班 | 思维方式 | 思维工具 | 活动和内容变化 |
---|---|---|---|
托小班 | 直觉行动思维 | 感知、动作 | 先做后想 |
中班 | 具体形象思维 | 表象 | 边做边想 |
大班 | 抽象逻辑思维萌芽 | 语词 | 先想后做 |
- 2.5~3 岁是直 觉行动思维 向 具体形象思维 转换的 关键年龄
- 3~6、7 岁幼儿的思维 主要 是 具体形象思维
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
(一)幼儿早期:直觉行动思维为主
(二)幼儿中期(整个幼儿期):具体形象思维为主
- 具体性
- 不易掌握抽象概念
- 不易理解抽象的语言
- 形象性
- 头脑中进行
- 颜色、形状、大小
派生特点:
经验性:生活经验
拟人性:把物体当作人
表面性:
- 理解词汇浅显,不理解深刻含义
- 不能理解反话
片面性:不全面,少步骤
固定性:认死理
近视性:只顾眼前
(三)幼儿晚期:抽象逻辑性开始发展
学前儿童思维的特点与活动的组织(培养)
口诀:直觉敢(感知)做(操作)表(表象),具体重(尊重)经(经验)料(材料)
直观行动性 | 具体形象性 |
---|---|
1. 提供可以 直接感知 的活动材料 | 1. 丰富幼儿的 感性经验 |
2. 创造 活动与操作 的条件和机会 | 2. 选择适宜的 活动材料和教学方法 |
3. 引导幼儿由 表象代替动作,逐步向具体形象性过渡 | 3. 尊重和理解幼儿的 思维特点 |
学前儿童思维基本过程的发展
(一)分析、综合能力的发展
(二)比较能力的发展
- 找不同 < 找相同 < 找相似
(三)分类能力的发展
- 四岁以下不能分类
- 依据 感知特点:颜色、形状、大小
- 依据 生活情境:经常在一起
- 依据 功用:个别功能
- 依据 概念:下定义
(四)概括
学前儿童思维基本形式的发展
学前儿童对概念的掌握
- 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方式
- 通过实例获得概念
- 通过语言理解获得概念
- 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基本特点
- 内涵不精确,外延不适当
- 以掌握实物概念为主,向掌握抽象概念发展
- 学前儿童掌握实物概念的特点
- 学前儿童掌握数概念的特点
- 三个成分:掌握数的顺序,数的意义,数的组成(关键)
- 四阶段 :口头数数 → 给物说数 → 按数取物 → 掌握数概念(口诀:口给按掌)
学前儿童判断的发展
- 判断形式间接化(以直接判断为主)
- 判断内容深刻化
- 判断根据客观化
- 判断论据明确化
学前儿童推理的发展
推理是从已知判断推出新的判断的思维过程
- 转导推理:最初拥有,不属于逻辑推理(最初拥有的,不合理的)
- 归纳推理: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
- 演绎推理:三段论推理
- 类比推理 :相似
学前儿童理解能力的发展
- 个别事物 → 事物关系
- 具体形象 → 语词
- 简单的、表面 → 复杂的、深刻
- 主观 情绪性 → 客观
- 不理解相对关系 → 能理解相对关系
第六节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
言语的概述
- 外部言语
- 出声的自言自语(过渡,自我调节)
- 游戏言语:游戏、绘画( 陈述句 )
- 问题言语:遇到困难( 疑问句 )
- 内部语言
学前儿童言语发展的阶段
- 1~1.5 单词句
- 1.5~2 双词句(电报句)
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内容
学前儿童语音的发展
- 3-4 岁的幼儿 ( 飞跃期 ) 已初步掌握本民族、本地区的全部语音。
- 元音与辅音同时发生;幼儿发音的错误,大多数发生在 辅音
学前儿童词汇的发展
- 词汇量:4 ~ 5 岁 是幼儿词汇量增长的活跃期
- 实词顺序:名 词 → 动 词 → 形容 词
- 使用频率:代 词 → 动 词 → 名 词
- 词义理解:过宽(泛化)——过窄(不足)
- 造词现象:3~5 岁
- 语言理解优先于言语表达
学前儿童对语法的掌握
- 从不完整句到完整句
- 幼儿使用的主要是 简单句。
- 儿童最 初掌 握的是 陈述句,疑问句 产生得 最早。
学前儿童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
- 儿童的语言最初是 对话式 的。
- 3 岁前 儿童的言语主要是 情境言语。
- 3 ~ 4 岁 是 口吃 的常见期—— 解除紧张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