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章 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概述

第一节 婴幼儿发展概述

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

(一)婴儿期(0~1 岁)的年龄特征

  • 儿童心理发展 最为迅速心理特征变化最大 的阶段
  • 条件反射是个体 心理发生标志
  • 手眼协调 发生在 4~5 个月,标志是 能抓住看到的东西
  • 5~6 个月开始 认生
  • 试听集中 是注意开始的 标志
  • 依恋关系发展:在一起就是依恋、障碍分离焦虑

(二)先学前期(1~3 岁)的年龄特征

  • 2~4 岁 出现最初的独立性,也就是自我意识。(第一反抗期)

(三)幼儿期(3~6 岁)的年龄特征

  • 整个幼儿期都是 具体形象思维为主
  • 整个幼儿期都是 爱模仿

① 学前初期 - 小班

口诀:爱情生动

  1. 初步的 活自理
  2. 绪作用大
  3. 模仿(典型特征)
  4. 思维仍带有直觉行

② 学前中期 - 中班

口诀:活象接戏

  1. 泼好动,喜欢交往
  2. 开始自己组织游
  3. 开始 受任务
  4. 具体形 思维开始(想象具体的东西)

③ 学前晚期 - 大班

口诀:****

  1. 象思维能力开始萌芽
  2. 性初具雏形
  3. 开始掌握 知方法
  4. 、好学

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趋势

从简单到复杂

  • 从不齐全到齐全
  • 从笼统到分化
  • 从少到多

从具体到抽象

从被动到主动

  • 无意到有意
  • 从受生理制约到自己主动调节

从零乱到成体系

  • 不稳定到稳定

因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

生物因素

  1. 遗传 物质前提/最初基础
  2. 生理成熟 制约双生子爬梯实验;成熟势力说;格赛尔)

社会因素

  1. 环境 将发展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
  2. 家庭环境 奠基作用
  3. 教育 主导

主观因素

  1. 决定性/动力 作用
  2. 主观能动性

第二节 学前儿童发展理论

行为主义理论

华生的「经典行为主义」

  • 华生是行为主义的 创始人

斯金纳的「操作行为主义」(迷箱实验)

规律刺激行为
正强化给予奖励增加行为
负强化撤销惩罚增加行为
惩罚给予惩罚减少行为
消退置之不理减少行为

班杜拉「社会学习理论」 (打波波玩偶实验)

  • 理论核心:观察学习
  • 观察学习的过程:注意(看) → 保持(记) → 复制(做) → 动机
  • 强化的分类
    • 直接强化:别人强化自己
    • 替代强化:别人强化别人
    • 自我强化:自己强化自己

精神分析理论

埃里克森「人格发展理论」

阶段年龄冲突发展任务
婴儿期0~1.5信任感对不信任感培养信任感,克服不信任感
儿童早期1.5~3自主感对羞怯感培养自主感,克服羞怯感
学期期3~6主动感对内疚感培养主动感,克服内疚感

认知发展理论

皮亚杰「认知发展阶段理论」

认知发展观
  • 图式:已有的认知结构
  • 同化:归纳相同的
  • 顺应:接受不同的
  • 平衡:同化、顺应的转化过程中形成平衡
认识发展阶段理论
  • 0~2 岁:感知运动阶段
    • 感知觉和动作
    • 客体永久性(9~12 个月)
  • 2~7 岁:前运算阶段
    • 万物有灵论(泛灵论)
    • 一切以自我为中心(三山实验)
    • 不可逆性(不会反推)
    • 没有守恒概念(受直觉活动的影响)
    • 集中化思维(一个纬度思考问题/刻板、死心眼)
  • 7~11 岁:具体运算阶段
    • 守恒概念的形成(标志)
  • 11~15 岁:形式运算阶段
道德发展阶段(对偶故事法)
阶段年龄表现
前道德阶段2~5 岁不能把自己同外在环境区别开(不能判断)
他律道德阶段5~8 岁按照 他人的标准 判断事物的好坏(关注行为)
自律道德阶段9~11 岁主要依据自己认可的内在标准(关注动机)
公正道德阶段11 岁以后主持公道、平等

社会 - 文化历史理论

维果斯基「最近发展区」

  1. 现有发展水平 → 最近发展区 → 即将达到的水平
  2. 需要引导/帮助
  3. 教育启示 :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
  4. 最近发展区存在于任何时候